全省供销社工作会议典型经验材料
全力开展“新网工程”建设
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四平市供销社
省委30号文件和省社等14个厅局《关于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下发后,我们经过认真学习和深入讨论后认为,“新网工程”建设是供销社生存的载体和发展的平台,必须作为供销事业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一年多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为“三农”服务方向,坚持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新网工程”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几年,供销社主营业务的经营范围和空间不断缩小,供销社资产经营业务呈现下降态势;社属企业实行并轨试点后,供销社资产大量减少;其他领域和行业将发展目标对准农村市场,市场竞争激烈。这些现实问题摆在了刚刚组建不久的市社新班子的面前。我们党委“一班人”坐下来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反复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致认为: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解放思想,以大力实施“新网工程”为切入点,创新经营网络和经营方式,使“新网工程”建设成为新时期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省社的要求和部署,召开了全市“新网工程”建设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四平市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供销社,明确了市、县两级供销社的工作职能,为“新网工程”建设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进行调查研究。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95个乡镇的农村商品流通服务网络,特别是供销社现有网络及运转情况进行了拉网式调查,摸清基本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三是制定发展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市“新网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回收五大连锁经营体系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总体工作思路。
四是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新网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全系统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科室人员分片包干的工作机制。
二、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全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
省委【2006】30号文件给供销社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以发展连锁经营、整合基层网络、培育配送中心、龙头企业带动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
一是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全力推进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
我们将现代流通方式和先进消费观念引入农村,全力推进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以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与市商务局加强协调,主动配合。按照“县建配送中心,乡村建农家店”的原则,充分利用系统优势,整合资源,大力推进配送中心和“农家店”建设。我们通过综合交通、人口密度、基础设施、辐射范围等各项条件后,筛选出备选店263家,由市社和商务局联合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制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以配送中心店为龙头、乡、村两级“农家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同时从营业面积、店容店貌、经营品种、统一配送所占比例等方面,按上级有关“农家店”建设和改造标准以及验收细则进行全面考核。市社领导和相关科室经常深入“农家店”了解情况,开展服务,及时研究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并为263家“农家店”制定了统一的加盟公约和服务承诺。同时,我们以日杂公司鞭炮库为依托,实现一网多用,在适合安全设施条件的“农家店”设立鞭炮经营专柜,建立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体系。2008年初,双辽市供销社投资200万元对原有的烟花爆竹销售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并在郑家屯、卧虎、王奔等较大乡镇设立喜庆商品连锁店,仅春节期间销售额就达4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全系统已建立县(市)级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5个,日用消费品连锁店374个,其中:达到验收标准的“农家店”263个,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68万元。实行厂商连锁经营的省内外企业达38家,代理品牌300余种,年销售额达2.7亿元。
二是以服务和保障农业生产为重点,全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建设
针对近年来化肥市场放开,经营混乱的情况,我们采取措施,主动应对,全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建设。
我们以市社成立的四平市农资流通协会为平台,以县(市)供销社、农资公司、基层社、农资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和农资超市为阵地,在全系统建立了市、县两级农资配送中心6个,发展农资连锁店450个,成立农资专业合作社143个,形成了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村屯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不但规范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保障了农业生产,而且增强了自身实力。
2008年备春耕生产期间,化肥市场出现了货源紧缺、价格大幅度上涨等不利情况,省社和市政府明确要求供销社要切实发挥化肥供应主渠道作用。为此,我们组织专题调研小组,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到乡镇村屯和田间地头,现场了解农民对化肥的需求,要求基层供销社全力搞好化肥供应和调度,确保农民能够买到肥,种上地。我们建立了全市供销系统化肥供应情况10日报制度,及时报送省社和市政府;在经营中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网络优势,通过集资入股等形式筹集资金,采取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方式,保证货源,降低成本,让利于民;各经销网点开展具保赊销、送货上门、延长营业时间、建立便民服务卡等服务,不仅提高了供销社信誉,也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赖和拥护。伊通县供销社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购进各类化肥4万吨,占全县化肥供应量的70%以上;今年春耕期间,公主岭南崴子供销社先后出动汽车70多台次,下乡送肥5,000多吨,农机具850多件套,为农民节省了大量运费。
今年以来,全系统共销售出化肥64万标吨。占全市化肥总量的66%。我市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0亿斤,创历史新高,市政府领导称赞我们:供销社功不可没。
三是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全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2008年初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由供销社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成立四平市再生资源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供销社。市政府主管市长帮助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亲自带队到长春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先后7次主持召开有财政、工商、公安、土地等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四平市开展废品收购站点整治规范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具体任务和分工。市社成立了市场工程建设指挥部,由一把手亲自抓,抽调专人具体抓,定期调度工程进展情况。仅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该市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可容纳132个业户进场经营,并在全市建立118个再生资源收购亭。
四是以助农增收为宗旨,全力推进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建设
我们以现有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基础,按照“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从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基础建设、市场的软件改造升级入手,推进农村集贸市场向“社区便农市场”转型。同时,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直接和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并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资金等方面服务,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系统扶持、培育农副产品交易市场20个,年交易额达20亿元以上;培育龙头企业26个,订单农户达11,000户,订单面积达20万亩,每户年平均增加收入1,650多元。其中:梨树天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年可加工大豆30万吨,实现产值13亿元,利税3,000万元。他们利用梨树县种植业发达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与当地农民签订大豆订单6,000份,种植面积3,000公顷,为农民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
五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全力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一年多来,我们坚持“供销社主办、多方面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利用供销社大院、分销店等网络资源优势,搞好规划;采取职工集资、农民入股、开放办社和“谁投资,谁受益”等多种形式筹集建设资金;按照“形象新、环境美、功能全、服务优”的标准,在全市建设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2个,其中:乡镇级12个;村级20个。每一个中心都包括:农资超市、日用消费品超市、农副产品收购点,同时建有文化健身室、卫生室、浴池等服务设施。图书室大多配有电脑、电视、DVD、影碟机等电教器材,免费为农民提供图书阅览、科技咨询和信息服务。特别是卫生室、浴池的建设,改变了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农民高兴地说:这回咱也和城里人的生活一样了。
三、“新网工程”建设中的几点体会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前提。我们通过召开各县(市)供销社主任会议,传达文件精神,介绍外地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经验。向大家讲明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大家认识到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稳步推进“新网工程”的动力与合力。
二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搞好指导、密切协调是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基础。市社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系统开展“新网工程”建设的规划和措施,协调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扶持政策。各县(市)供销社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上下联动,密切协同,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是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是确保新网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我们在工作中要求各级供销社要主动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争取认可和支持。还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我们在“新网工程”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省社的要求,同各兄弟市(州)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早日实现四平市供销事业的大发展。
二○○九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