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位一体”运行模式
促进基层供销社健康发展
── 蛟河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近年来,我们蛟河市在基层社改革发展方面,以基层社为依托,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服务平台,走出了一条“三位一体”的改革发展之路,既深化了供销社经营体制和机制的整体改革,又在为农服务中促进了供销社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筑牢基础,加强基层社建设
基层社是供销社的基础,没有基层社这个基础,供销社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了使基层社这个基础保持稳定,我们采取的做法是:首先,对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债务和人员两大包袱,在1998年,利用蛟河市委、市政府深化企业改革的政策,依法将原15个基层社中的14个社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将大部分资产保留下来。同时,利用劳动部门安置职工及试点并轨等政策,通过出售部分企业资产的收入,向职工发放经济补偿金将职工全部妥善安置。其次,针对乡镇合乡并镇区划调整,从2000年至2003年,采取由基础条件好的基层社兼并基础薄弱的基层社,由15个基层社调整到8个基层社,其中:建立了5个中心合作社。三是基层社在以资产经营为主的同时,因地制宜做好农资、烟花等传统经营业务的自营工作。四是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下,参与粘玉米、食用菌、晒烟等产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增加基层社的收入。2009年,我们又对基层社进行了调整,将拉法合作社撤并到新站中心合作社,恢复了天北、南岗子2个供销社。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系统现有9个基层社,保持了基层社基础的稳定。
二、助农增收,大力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供销社的阵地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如何发挥供销社对农村产业和农民的带动作用成为我们近年来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蛟河市属半山区,昼夜温差大,这一自然条件,为农民发展食用菌、粘玉米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了优势特色产业。我们紧紧围绕这两项产业,经过对省内外市场的充分考察论证,陆续开发了食用菌和速冻粘玉米深加工项目,并通过集资入股、利用开发的生产加工项目和市属企业闲置资产、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先后领创办了松山食品有限公司和永丰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从事食用菌、速冻粘玉米产品的深加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白石山中心合作社在食用菌主产区黄松甸镇领创办了黄松甸金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新站、拉法、前进、青背、松江、白石山等6个基层社领创办了6个粘玉米专业合作社;漂河供销社在烟叶公司带动下,领创办了漂河新发晒烟专业合作社,并全部在工商正式注册登记。专业社负责发动农民栽培食用菌、种植粘玉米、晒烟,代表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订单,按照订单组织收购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付给专业社相应的组织费,用于专业社人员的日常费用支出和人员工资。为了配合永丰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将粘玉米产业做大,由蛟河市供销社发起,吸收6个粘玉米专业合作社和500多户农民入社,在2009年注册登记成立了蛟河市隆丰粘玉米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市供销社主任出任联合社理事长,联合社的职能是组织基层粘玉米专业社落实和签订粘玉米订单,按照订单组织粘玉米的收购后交给龙头企业进行加工销售。为了扶持粘玉米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不足问题,联合社还开展了生产互助资金服务业务,生产互助资金是由市供销社投入,2010年联合社共向农民发放生产互助资金100万元,从今年开始,市供销社将陆续增加生产互助资金投入,规模将要达到500万元以上。几年来,基层社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与农民打交道,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帮助农民调整了产业结构,基层社也从中增加了收入,如粘玉米专业社每个社的收入在2—4万元左右,同时,市供销社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三、树立形象,积极创办社区服务中心
在陆续卸掉债务和人员两大包袱的同时,采取企业自筹资金、资产置换、职工集资、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对8个基层社的资产进行了开发改造。使基层社改变了旧的面貌。按照上级社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要求,结合基层社的开发改造和农资、烟花两大连锁网络建设,我们因地制宜,利用基层社的资产,按照“七有”的标准和统一使用供销社标识,先后在天岗、天北、新站、前进、漂河、白石山、青背、松江等基层社建立8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仅通过资产的开发改造改善了经营条件,提高了资产利用率,搭建为农服务平台而且重新树立了供销社的形象,奠定了供销社发展的基础。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与探索,我们围绕基层社实施“三位一体”改革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促进供销社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感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社的要求和与省内其他县、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向其他县、市学习,努力克服存在的不足,为打造全新的供销社为农服务体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