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9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供销社工作会议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是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以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十五”时期特别是2005年的工作成果,研究部署2006年乃至“十一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刚才,炎志书记对新时期如何做好供销社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一会,大家还要现场参观磐石市供销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推进农村市场化、信息化建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几个先进单位,希望各地要认真学习,仔细研究,借鉴经验,推动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十五”时期全省供销社改革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五”时期,是国家惠农政策最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的时期。全省粮食生产连续获得大丰收,去年总产量达到516亿斤,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收入打破了多年增收滞缓的局面,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05年达到3264元,比上年增长8%,在全国名列第11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新型支柱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全省供销社抢抓发展机遇,高举联合与合作的旗帜,努力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形势,紧紧围绕“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改革统揽全局,大力推进社有企业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以建立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深入推进社有企业市场化,在体制和机制创新上走出了新路子。“十五”期间,全省供销社面对入世的新形势,面对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新考验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加快转轨的新要求,不断加快自身改革步伐,在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发展活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进行了大胆实践和探索,有95%的县以上企业实行了不同方式的改革办法,企业资本构成形式日趋多元化。一方面,对大型、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组建了新的企业集团,扩大了经营规模,增强了发展后劲;另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和自身发展的需求,积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性、灵活性,为一大批中小企业增添了活力;同时,对基层一些“边小微亏”的弱势企业进行了“转、租、卖、破”,实行放开搞活,使全省700多个基层供销社走出了低谷,焕发了生机,在服务“三农”、推动“三农”问题解决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大力培育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上探索了新模式。“十五”期间,全省供销社把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时期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大胆探索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的新模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相继成立了“吉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吉林省农村经纪人协会”,涌现出龙头企业带动型、基层供销社引领型、农村经纪能人领办型等形式多样的新型合作经济经组织,有效架起了农民与市场连接的纽带和桥梁。到“十五”末期,全省共发展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4000多个,带动农户160多万个;每年向农民发布市场、科技、劳务等信息53万多条,供应生产生活资料总金额65亿元,推销农产品总金额47亿多元;为农民增加收入100亿元。5年来,各级供销社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140多期,培训农民35200多人,使2450多位农民获得了国家认证的资格证书,在组织农民、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上收到了明显成效。
(三)不断加快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初步构建了城乡物流新体系。供销社在加快农村商品流通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如何继续发挥供销社的主渠道作用、加速推进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构建城乡物流新体系,是“十五”期间供销社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全省供销社把推进经营业态改革列为全行业的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加快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城乡经营网点建设,基本形成了系统内的农资连锁、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烟花爆竹和再生资源以及医药等五大连锁经营体系框架,共创办各类连锁经营网点4150多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有力推动了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进一步繁荣了农村市场,扩大了农村内需。
(四)积极促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取得新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组织方式,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是各级供销社义不容辞的责任。5年来,全省供销社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规模生产、规模经营,加快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步伐。“十五”期间,全省供销社共组织农民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400多个,培育龙头企业117个,带动农户70多万个,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200多处,年交易额60亿元以上,建立各种农产品基地153个,平均每年发展订单农业200多万亩。与此同时,各级供销社努力克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金严重匮乏、价格波动等许多不利因素,千方百计搞好化肥等农用生产物资供应,五年累计销售化肥1293.2万标吨,为我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国家总社、省委、省政府正确指导和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省供销社勇于改革、奋力拼搏的结果。这些成果充分说明,只有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扎根“三农”、推动“三农”的大局意识,才能使供销社的工作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坚持市场化取向、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使供销社的发展永远充满动力和活力。
二、立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全力做好“十一五”时期各项重点工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的重点是“生产发展”,核心是“生活宽裕”,因此,我们必须尽全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全面促进农民多渠道持续增收,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扶持力度还将持续加大。我省今年以省委1号文件形式下发了2010-2020年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今年将先拿出1亿元资金,重点抓好30个乡镇、100个村的试点工作。所有这些,都为供销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级供销社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大局意识,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潮流中,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供销社全盘工作,努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新功、立新业,使供销社事业在“十一五”时期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突出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任务,不断提高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也是各级供销社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供销社要通过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服务,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进程。要把那些经营搞得活、自身实力强、有一定带动功能的企业改组改造成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今年要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20个,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优惠政策,新上5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争取到“十一五”末期,使供销社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0个左右。要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的信息灵、渠道多、辐射面广的优势,积极发展饲草、油料、食用菌、中草药等10大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生产原料,到“十一五”末期,要使这些基地全部达到标准化生产。同时,要进一步发挥供销社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广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二)强化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加速发展,是新时期供销社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供销社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带动、引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全面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务必取得更大的成效。要十分重视组织体系的发展,不断明确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各级供销社的骨干作用,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来,努力完成创建500强专业合作社和培育1000名经纪强人的目标任务。要不断发挥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使合作经济组织的触角逐步向生产、加工、养殖、销售、贮藏、科技、培训等各个方面延伸。要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国际合作社联盟中的作用,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我省的农副产品,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渠道打入国际市场,使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发挥引领农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中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赋予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功能,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充实完善组织机构,确保健康发展。要切实解决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在注册、立项、资金、税收等方面制订优惠条件,不断把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抓住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关键环节,进一步做好扩大农村内需和搞活农村市场工作。拉动农村内需、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大计。今年和今后5年,全省供销社要凭借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和与农民群众连接紧密的特点,以建设新农村、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为目的,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方式和途径,倡导诚信经营,打造农民消费放心工程。要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努力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开拓。加快构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医药五大连锁经营体系,重点抓好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分发挥供销社主渠道作用,平抑市场物价,配合有关部门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坑农害农现象,切实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要采取新建和改造扩建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建立商品配送中心,加快超市下乡步伐,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实现村村都有小超市或农家店的目标,全面改善农民群众的购物环境。
(四)突破企业改革转制的难点和重点,切实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能力。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改革可以激活生产力。近几年,供销社通过对整体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得到较好解决,企业经营状况不断好转,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绝大多数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些困扰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化解,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债务包袱过重、下岗职工养老保险遇到困难等,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今年,全省供销社要继续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工作。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有所侧重地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户功能强的龙头企业,争取到“十一五”末期,县以上企业全面摆脱困境并充满生机和活力。基层供销社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阵地,总的原则一是要抓好,二是要激活。要坚持新建和改造并举、以新建为主的原则,大力推行磐石市供销社创建股份合作社的做法和经验,充分挖掘现有的人才、设施、经营网络等资源,积极与农民联办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与农民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要围绕农民的需要,积极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社,开展信息、购销、加工、运输、科技等服务,充分体现基层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和存在价值。
三、强化各项保证措施,推动全省供销社工作向新的、更高水平迈进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全面深入做好全省供销社工作,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务实、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成效的措施,全面推进供销社工作向新的更高水平迈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一)要立足经济发展全局,积极主动开展好供销社的各项工作。供销社是推动“三农”工作和全省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各级供销社必须更新观念,超前谋划,主动占位,努力服从和服务于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全面深入做好各项工作。要把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规划好,使新时期的供销社工作更好地与经济发展全局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相结合、与供销社的长远发展相结合。要把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谋划好,创新思维,推陈出新,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用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工作的加速展开;要把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实好,在工作中求真务实,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及时研究和解决供销社工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矛盾、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推动供销社工作深入向前发展。
(二)要努力创造条件,为供销社开展工作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各级政府都要积极支持供销社的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领导要深入供销社开展调查研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对供销社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用地审批、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体制改革、项目申报方面尽可能给予倾斜和照顾。要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妥善解决好一些市县供销社存在的下岗及退休职工“中断养老保险”和“漏保”问题,确保社会稳定。要积极支持上级供销社对下级供销社的行业指导工作,正确对待省级财政管理权限下放问题,使供销社真正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联合体,绝不能因此影响和干扰供销社的正常工作。
(三)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供销社干部队伍。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业务精通、政治可靠的干部队伍,既是新时期开创供销工作新局面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供销社领导班子建设,努力为建设一批高水平领导班子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坚持把那些素质好、观念新、年富力强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不断充实领导班子力量,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用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要加强业务和法律知识的学习,精通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要加强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和省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反腐倡廉和服务型机关建设,保障和推动供销社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全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光荣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各级供销社新时期肩负的重要使命。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合力攻坚,为完成“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任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