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强调:供销合作社要努力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这不仅是对供销合作社过去工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更为供销合作社今后引进现代流通方式,主导、引导、统领农村各种流通业态开展现代化改造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流通业处于承上(生产)启下(消费)的地位,具有引导市场、决定生产、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先导产业”。农村流通是农业经济效益的“第三增长源”,流通效率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供销合作社掌握着农村最完整的流通组织体系,发展流通业是供销合作社的老本行,为此,供销合作社也成为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转变的重要载体。前一阶段,借总社号召调研的机会,我们对我省农村流通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形成文字,以期能够为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产生一点推动作用。 一、我省农村流通现状要求供销合作社大显身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省大部分农村地区告别了自然经济状态,农村流通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除传统的国合商业外,农村从事各类商品经营的流通主体大量涌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民之间和城乡之间。流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交易形式蓬勃发展。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农村各类专业综合市场、批发市场大量涌现,农产品交易由传统集市贸易扩展到专业批发、“订单”购销、拍卖和期货交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我省农村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这不仅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的繁荣,而且影响了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流通设施陈旧,流通手段落后,现代化、组织化程 度低。我省多数流通业态设施简陋、管理粗放、功能单一,多数地方仍沿袭一买一卖的传统经营方式,缺少现代经营业态,没有形成组织化程度高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农村的商业网点不足,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农村露天市场、马路市场还比较多,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环境。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等农村流通主体,普遍存在小、散、弱等问题,缺乏仓储、冷藏、运输等必要的流通手段,作为市场终端的农村零售网点,大多没有稳定的进货渠道,造成商品购进成本增大,档次不高,品种不全,商品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流通信息设施简陋,网络利用率低,传递渠道有限,信息传递滞后,通过电子商务等方式交易的商品还很少。 二是农村流通环境较差,农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 实惠现象突出。由于现代流通网络尚未健全,加之监管薄弱,大量假冒伪劣消费品流向农村。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药品的假冒伪劣案件多数出现在农村;劣质杂牌食品比较多。在大部分农村小商店,劣质杂牌食品随处可见。农村市场的食品一大部分来源于流动摊贩。有部分食品仅在大的外包装上有生产日期,一旦商品被零售就无从查询,甚至连食品店业主也不清楚产品是否过期;销售过期食品屡禁不止。农村食品经营户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农忙季节顾不过来,有些食品是靠老人、小孩进的货,容易出现过期食品进入商店,或者过期食品不能及时清理下架,有的采取降价销售等等。“城乡两重天”的状况仍然存在。除农民生活资料外,农资市场无序竞争日趋激烈,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在农村成了“重灾区”,一些不法商贩层层转手加价,致使农民收入增长部分被农资价格上涨吃掉。 三是农副产品流通不畅,农民增收困难。首先是农产品“卖不出”,城市迫切需要农村生产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但由于缺少现代流通手段,优质的农产品难以顺畅出售。其次是农产品“卖不好”,价格的大涨大落、农产品售后兑现难、农产品压级压价等因素造成农产品卖不上好的价钱,从而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是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缺位,流通终端载体发展滞缓。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是和谐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的终端体现。目前,我省农村社区服务层次低、手段落后、综合服务功能弱。广大农民洗澡难、买药难、吃药贵、文化活动生活缺乏。农村呼唤集购物、文化、娱乐、农产品收购于一体的多功能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二、供销合作社的优势证明自身能够成为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 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阵地在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从事的主营业务是农村流通,因此,在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其他任何组织和部门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供销合作社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对农村市场熟悉程度高。供销合作社长期从事为农服务,接近市场,接近农村,了解农民的需求特点,了解当地的市场与环境,对农村商品市场需求的把握,敏感于其它城市商业企业。 二是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市场和广大农民中有多年形成的信誉。供销合作社在长期的为农服务中,与农民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农民心目中享有较高的信誉。农民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购买商品还是比较满意和放心的,这是其它个体私营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流通网络可资利用的宝贵的无形资产。 三是供销合作社拥有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点。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拥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10000多个,其中县以下经营服务网点近一半。近几年来,供销合作社通过深化基层社改革,淘汰了一批没有市场竞争力的经营网点,同时,建立了一批新的产权体制下的新网点,这些网点多位于城市和乡镇的中心地带,商业位置优越,多数网点在小城镇建设中进行了改造,经营面貌焕然一新,可发展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和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 四是拥有大量流通人才。几十年的商品经营为供销合作社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熟悉了解农村市场和农民需求的商业人才,可成为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的骨干力量。 五是有一个相对完整、有力的推动组织。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自上而下形成了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省、市、县、基层乡镇组织体系健全,是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组织优势。 六是近些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推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奠定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几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依托自身网络优势全力构建农资、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医药、农产品五大连锁经营体系,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目前,全系统新网工程经营网点1万多个,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社区服务中心)1378个,发展各类配送中心144个,新网工程网点已覆盖78.5%的乡镇、48%的行政村,带动城乡劳动力就业9万多人。这些为全省农村现代流通加快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三、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促使供销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中大有作为 在看到我们的优势和取得的成绩同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县域网络发展不平衡、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网络终端建设速度缓慢、联合与合作推动速度慢、网络运营管理水平还不高等等。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加强责任感。同时以积极的态度认识和分析我们面临的大好形势。吉林省对现代流通业建设十分重视,在继2006年出台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2009年出台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之后,在今年又出台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当前,我们省城镇市场增速稳定,乡村居民消费旺盛。上半年,我省城镇市场和乡村市场实现销售2018.78亿元和228.63亿元,分别增长14.4%和26.8%。从增速来看,乡村市场快速发展,增速由一季度的17.4%提高到二季度的36.6%,上半年平均增速为26.8%,高于城镇增速1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当前,万事俱备,我们应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抓住机遇,乘势快上,真正担当起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的重任。 一是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我们要在务实工作、有所作为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加强信息沟通。对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具体事宜,及时向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请示汇报,寻求支持。同时各级供销合作社要认真研究并用好用足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推进流通现代化等方面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拓宽融资渠道,为全系统建设农村流通工作营造宽松和谐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是认真学习先进兄弟省市的好做法、好经验。近年来,在全国总社强有力的领导下,很多省、市发展农村现代流通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非常值得正在发展中的省份好好学习和借鉴。我们要在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好好消化,切实对接,把他山之石为我所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的革新,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动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水平,推进我省农村现代流通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加快农村现代流通建设载体的培育。当前,在采取常规性措施继续抓好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体系建设的同时,我们要重点抓好农产品流通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首先,加快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第一,着力推进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升级改造。现有的农产品市场加快地面硬化,改扩建交易棚(厅),改善储藏保鲜设施和产品加工、分选、包装设施,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规范市场综合服务。加快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收集发布系统、电子统一结算系统、市场交易安全电视监控系统和交易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有条件的市场建立电子商务系统,通过信息建设,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第二,着力推动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优化经营流程,在完善储备调运制度上下功夫,建立跨区调剂、调运机制,保障应急供应,切实解决农民卖难问题。不断提高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夯实对接载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组织化水平;积极发展商品基地,打牢对接基础;为进城农民销售提供批发(交易)市场农民专柜,方便农民自销,扩大农民自产自销规模;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较大型流通主体;积极推进平价商店建设。第四,着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发挥各级农协和经纪人协会的作用,加强组织和服务工作;开展合作与交流活动,适时组织农产品经纪人参加农产品交易会、项目洽谈会、国内外交流合作会;加强组织培训,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的综合素质。 其次,努力打造规范有序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我们要按照“政府推动、行业管理、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构建高起点、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回收利用网络,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多功能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探索培育全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中心,以资产为纽带,对再生资源经营企业进行重组改造,打造龙头,延伸网点。在现有的省再生资源市场、吉林市再生资源市场、四平市再生资源市场的基础上,达到每个市(州)兴建一个大型再生资源加工回收市场,80%以上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标准化的再生资源回收亭(站)。充分发挥再生资源回收专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形成以社区服务为重点的回收体系。同时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专业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废旧家电的拆解市场建设,广泛开展对再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在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建管并重,建管结合。在队伍培训方面,以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为重点内容,开展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是农村现代流通的终端载体,我们要继续按照“形象新、环境美、功能全、服务优”的标准,大力实施“六个一”进村服务工程,即:利用供销合作社大院,采取政府扶持、供销合作社参股、职工集资、农民入股,与有关部门联办等多种形式,建立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办成农业生产资料的调配中心、生活资料的供应中心、农副产品的推销中心、农民致富信息的传播中心、科技推广和村级文化体育的活动中心,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体验和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消费环境。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