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省各级供销社坚持把供销社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方向,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大力开拓市场,狠抓扭亏增盈。克服了资金紧缺,市场销售不旺等困难,在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供应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辛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从综合统计年报看,全系统综合经营稳步发展,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为农综合服务全面展开。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系统综合经营情况
2001年,全省按照“三代会”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在业务经营上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不断扩大经营服务领域,抓住旺季市场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全年全系统综合经营总额实现了825897万元,比同期增长了7.4%。
1、资产经营业务稳步发展。2001年,全系统资产经营收入实现23899万元,比同期增长了66.5%。其中,运输经营收入实现72万元,比同期增长了20%,租赁收入实现5441万元,比同期增长了8.4%,成为全系统的一个效益增长点。近年来,由于化肥市场放开,农产品需求不旺,过去一些主营产品都出现了经营上的困难,经营领域不断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各级供销社积极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努力盘活资产,对供销社的仓库、厂房、院落等社有资产,通过置换、兴建市场、招商引资、出租等办法,增加了供销社的经济效益。2001年,全系统共建各类商品交易批发市场200多个,实现商品交易额346891万元,比同期增长18.8%。如磐石市社所属的宝山果品批发市场,占地2.9万平方米,每天都吸引上千个农民进场,年交易额在2000万元以上,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同时也拉动了当地果树种植业的广泛兴起。
2、生活资料销售平稳增长。2001年,全系统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72274万元,比同期增长了10.1%。从全省看,除四平、辽源、通化地区外,其余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增长的原因除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外,主要是各级供销社以市场为导向,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采取一系列促销活动,并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的结果。如白山市合兴大厦积极开展名牌产品的总经销、总代理业务,代理全国各地13个系列,24个大类,3000多个品种。延边国贸集团在省内外建立起10多处连锁店,年销售额越过3亿元。
3、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下降。2001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额为172909万元,比同期下降了8.5%。共销售各种化肥203万标吨,比同期下降了3.7%。由于去年我省出现多年不遇的旱情,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受挫,底肥投入减少,但在追肥季节下了几场透雨,农民为了减少春旱带来的损失,增加了追肥的投入量,使氮肥的销售出现了增长的局面。2001年,全系统共销售氮肥102.5万标吨,比同期增长了8.8%,其中,销售尿素85万标吨,比期增长了12.9%;复合肥销售91.2万标吨,比同期下降了14.5%,其中,销售二铵41.5万标吨,比同期下降了47%。
受长期干旱的影响,全省农田病、虫、草害发生率增多,化学农药销售量与同期比较增幅较大。2001年,全系统共销售化学农药6890吨,比同期增长了50.1%。 其中,杀虫剂销售1460吨,杀菌剂销售1250吨,除草剂销售4149吨,分别比期增长了48.7%、122.8%、37.1%%。
二、参与农业产业化情况
2001年,全省供销社继续深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供销社主要担负起“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这一历史重任的批示精神。在产业化建设中,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几个阶段,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达成共识,并逐步掀起推动产业化建设的热潮。
1、创建专业合作社。2001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共建立成型的专业合作社1000个,入社农户达到24.6万户,销售收入实现30370万元,帮助农民实现的收入12947万元,平均每户实现增收526元。永吉县一拉溪供销社创办了4个专业合作社,带动1.3万多农户,种植苏子50000多公顷,去年夏天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收购、加工盐渍苏叶1000多吨,为农民增收120多万元,其产品在韩国汉城市场占有率已达60%。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关键一环。2001年,全省在龙头企业的规模、档次、水平上下功夫,截止去年底,共建立龙头企业86个,销售收入实现50999万元,带动农户34.4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2613万元。如农安县社的肉类出口公司,以2 2个基层社为依托,带动全县3万多农户开展家鹅饲养业,年出栏成品鹅300万只,农民可增收800万元,该项目列为农安县委、县政府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3、积极开展商品基地建设。2001年,全系统共建成各类商品基地131个,联结农户9.7万户,销售收入实现23739万元,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7016万元。吉林市供销社系统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29个,总面积2万公顷,与客商签订合同订单1.7亿元,销售收入实现1879万元。
三、为农提供服务情况
2001年,全系统加快了村级服务站建设。根据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要求逐步提高的情况,共创办了1360个村级服务站,522个庄稼医院,增加了服务项目,加大了服务力度,延伸了经营服务触角,占领了农村阵地。及时向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种田,降低了生产成本。2001年,试验示范1.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02.7万亩,技术培训4万人次,咨询服务27.3万人次。
四、几点建议
1、要始终高举发展的旗帜,才能走出困境,求得振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供销社自身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导致经营萎缩,效益下滑。只有高举发展的旗帜,发奋图强,主动出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取到工作的主动权。
2、深化改革,摆脱旧的体制和机制的束缚,这样才能使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多渠道吸收社会资金,才能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通过抓大放小,组建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才能实现体制创新,通过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经营机制上的创新。
3、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深入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拓展供销社的经营领域和空间,做到富民兴社。供销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是供销社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供销社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全方位服务于农村经济,才能真正赢得农民的支持。
4、要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狠抓扭亏增盈,重塑供销社形象。如果无法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无法实现社会效益。现在我们全系统实现盈利,扭转了连续1 O年亏损的不利局面,各级党委、政府非常满意,引起了社会关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抓好扭亏增盈工作,坚持不懈的把效益搞上去,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扭亏增盈成果,增强供销社的实力,树立供销社的良好形象。